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会工作  >  正文

时刻绷紧防范之弦,谨防新型诈骗手段

发布时间:2023-06-07 来源: 字体大小:

时刻绷紧防范之弦,谨防新型诈骗手段

什么是诈骗?

诈骗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注意:这种行为大多不使用暴力,反而是在相对平静甚至“愉快”的气氛下进行,受害人防范意识较差的情况下,很容易上当受骗,从而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常见的诈骗手段

1、熟人借钱

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后设置骗局,使用电话、短信等方式向对方好友、亲戚等熟人编造虚假信息,以对方的名义谎称自身有十分紧急的事情急需借钱应急,从而诱使被害人向自己汇款、转账。

2、网络刷单

诈骗分子冒充客服人员发送链接,并向受害者声称点击链接、购买商品成功后会向受害者全额退还货款,还能使受害者从中获得部分返利提成。部分诈骗分子会让受害者填写一份入职资料,使受害者误以为自身被正经公司聘用,从而放松戒备。受害者完成第一单后,会收到诈骗分子与其约定的刷单返利,诈骗分子以此为饵,持续吸引受害者购买更大金额的商品。当交易达到一定数量后,诈骗人员会切断与受害者的联系,就此消失。

3、兼职赚钱

进入大学后,不少大学生会利用课余时间做些兼职工作,在锻炼自己的同时还能赚钱补贴生活。然而,大部分兼职工作的背后都隐藏着无数陷阱。许多大学生不仅没赚到钱,反而被骗走了生活费,更有甚者为此付出了生命等惨痛代价。

4、校园借贷

校园贷主要是指被害人仅需向非法借贷平台或借贷人提供自身的学生证、身份证、家属电话或常用联系人电话,即可借到几千乃至上万元金额的一种诈骗手段。此诈骗手段在大多校园内已经成为一种借贷手续简单、借贷门槛低、贷款金额较大的非法借贷途径。

如何防诈骗?

01注意个人信息的保护

在使用网络时,我们要注意个人信息的保护。不要随意告知他人自身的真实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号码等敏感信息;不要轻易相信陌生的手机短信;不要随意点击不明链接,防止个人信息泄露被有心之人利用。

02注意核实对方相关信息

如有做兼职的机会,我们一定要认真对招聘兼职人员的工作单位进行反复核实,核实成功后再进一步交流,特别注意网络上的公司。

03提高防范意识,提升辨别能力

我们平时要学会多留心眼,对待陌生人要时刻保持戒备之心。平时可以多关注关注新闻资讯,了解各种骗术手段的同时提升辨别、处理信息的能力。

04不贪图便宜,没有无端的恩惠

我们永远不要抱有占便宜的心态;不要听信陌生人的花言巧语;不要轻易购买上门推销的便宜物品。这些无端的恩惠极有可能是诈骗分子为进行下一步诈骗所设置的诱饵。

当今信息社会快速发展,诈骗花样层出不穷。大家一定要提高自身及身边人的防诈骗意识,及时了解新型诈骗形式,熟练掌握防诈骗技能,做好防范工作,远离上当受骗。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