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人民日报》全文刊登了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讲话》指出:“新常态不是一个筐子,不要什么都往里面装。新常态主要表现在经济领域,不要滥用新常态概念,搞出一大堆“新常态”,什么文化新常态、旅游新常态、城市管理新常态等,甚至把一些不好的现象都归入新常态。”总书记的这次表态,释放了一个强烈信号:学习领会中央政策,要准确,既不能照抄照搬,也不能任意滥用,要坚持辩证法。
滥用“新常态”概念这一现象的背后,至少折射出以下几个问题亟须予以纠正。
第一,学得不全。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严整科学。所有讲话,构成的是一个有机整体,篇篇讲话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一体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作为基层干部,如果只看习近平总书记的某一篇讲话,而不看其他篇的讲话,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所获就不可能完整。实际上,若是通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细研究思想发展脉络,找准篇与篇之间的内在联系,就会明白“新常态”主要指的是经济发展问题,而不是别的什么东西。这就启发我们,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要逐篇逐段逐字地全面地学、学全面,决不能选择性阅读,凭爱好、凭兴趣,断章取义,任性发挥。
第二,学得不深。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博大精深。所有讲话,思维缜密、内容丰富。往往话语十分浅显,表达的内涵却十分深刻。读个一遍两遍,就以为得到真传了,是幼稚可笑的。少数干部之所以滥用“新常态”概念,就在于没有对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行深度的再挖掘。如果详细了解习近平总书记是在国家发展的什么节点、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什么对象、什么问题等情况下,提出和使用“新常态”概念的,并把“新常态”放在某一段、某一篇和讲话全部思想体系中,来进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微观如宏观的反复咀嚼思忖,就不至于滥用“新常态”。这就启发我们,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要经常学、反复学、深学、深思、深悟。
第三、学得不准。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用语精准。所有讲话 ,既是哲学名著,也是语言精品。精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我们有个突出感受,总书记不愧是文章大家,逻辑大家,遣词用语十分精当。这得益于总书记常年不辍勤奋读书的好习惯。少数干部之所以滥用“新常态”概念,就是因为借口忙于事务,对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的理解只满足于一知半解,只满足于表层思维,而缺乏精准思维。这就启发我们,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要精准学习,即,要咬文嚼字,从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每个字词的背后,从中国汉语文字字义的复杂意义中,找准最精确的字义、词义,准确理解和把握,坚决贯彻执行。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而政策和策略是要用词语字句来表达的。杜绝滥用“新常态”概念,绝不只是对词语的理解问题,而是关乎善治、善政的大局和全局,决不可掉以轻心。